40多年前石油学霸的笔记,你见过吗?这里有32本……
40多年前,
石油学霸的笔记,
你见过吗?
没见过没关系,
我们这里有32本,
现在就带你去看一看~
又是一台人肉打印机,
工整度简直舒适。
看官:别拿打印的糊弄我
看完超级学霸笔记大赏,
发现:原来这样优秀的人,有“记”可循。
好奇:32本泛黄的笔记的主人是?
👇 点击照片,查看主人
主人是胜利油田稠油热采技术的奠基者
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赵正琪。
其主导的多项成果在油田、国家获奖。
上述32本笔记,
是胜利油田整个稠油热采技术的精华和见证,
也是这位老石油人的赤胆忠心
和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执着追求。
▶赵正琪(前排右二)在美国休斯顿考察国外注汽技术。
条条算式、字字千钧,
为油竭力、至死不渝!
赵正琪去世后,按其生前意愿,
家人将他的32本工作日志和手稿
无偿捐献给了胜利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,
履行了自己“为石油奉献一生”的铮铮誓言。
▶上世纪八十年代,赵正琪(左一)在稠油隔热管实验现场。
在同事眼中,赵正琪除了是
胜利石油工程院原副总工程师以外,
还有几个特殊的身份,
下面为您一一解锁~
解锁👉🆔1️⃣
一算解千稠。
在徒弟们看来,
赵正琪有一颗“超级大脑”。
他上学时数学天赋就格外突出,
研究所工作时分析严谨、计算神速。
其主导的项目“稠油注蒸汽吞吐工艺技术”
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▶1985年,赵正琪主导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其徒弟、胜利石油工程院地面中心副经理
栾智勇回忆,2005年自己
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出的常规注汽井口套升数据,
赵正琪只看了一眼就说有问题。
三四天后,
他带着十几页计算报告来了。
手工书写,字迹工整,过程详细,
计算公式符号全是比着尺子画出来的。
▶赵正琪(左三)与一线石油工人交流隔热管柱问题。
当时,他已七十多岁。
实践证明,赵正琪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。
后来,大家用此计算方法预测多口井套升,
每口井实际抬升高度都在他的预测范围内。
解锁👉🆔2️⃣
稠油技术研发是他的命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,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
打出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,
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。
此时,赵正琪毅然离开环境优越的北京,
北上加入大会战的队伍中。
对王进喜来说,国家就是他的命。
对赵正琪来说,稠油技术研发也是他的命。
▶重新翻动父亲留下的笔记本,大儿子赵宇航(左一)感慨万分。
他的儿子赵宇航说,
“文革”时,他被打成“白专”。
白天也跟着别人一起打扑克,
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
就偷偷摸摸地去做一些研究。
▶赵正琪在单家寺注汽试验现场。
跟铁人一样,
赵正琪也喜欢扎根一线,
即使后来当了领导,也经常上现场。
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
是他不折不扣的工作信条。
解锁👉🆔3️⃣
所里几乎一半的人当过他的徒弟。
在他的一本工作笔记里,
有一首反映他当时收徒心情的诗:
老夫突发少年狂,退休想做教书郎,
不为柴米油盐酱,悠悠花甲渡时光。
▶退休后的赵正琪正在上传热学公开课。
赵正琪徒弟众多,这些人很多
已成为胜利油田稠油领域的专家。
他曾跟儿子说:
技术,一个人用就是一个人的成就;
十个人用,就是十个人的成就。
大家都能用并且用好,这是最好的。
技术也是这样的一辈一辈传承、发展和超越。
▶4 月 30 日,胜利石油工程院稠油所党支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围绕32本泛黄的笔记,重温赵正琪事迹。
赵正琪是一位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的老师,
也是石油传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浓缩他智慧和心血的32本笔记,
将会继续影响更多的后来人。
@儿子赵宇航
32本笔记,工整得就像印刷出来的。许多都是深夜写的,因为父亲白天还要上现场、做常规研究。比如有一本写着“国产隔热套管设计计算完成,汗流浃背,凌晨4点53分”。他太喜欢和热爱这个行业、这份工作了。
@胜利油田高级专家、徒弟郭省学
赵总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他对名利的淡泊。在职时功绩卓著,退休后仍然做了大量研究,出了很多成果,但是都毫无保留地让给年轻人了。
@稠油所高级工程师、徒弟曲丽
老师在和我们谈起往事时总说,科研工作总结起来有三点经验:一是从实际出发,二是坚持独立自主,三是顶住外部压力。这三点到现在还一直激励着所里的科研人员做研究。
@徒弟李淑兰
退休后,赵总经常来所里,上现场,现场一有问题,比如管柱在油井里断了、拔不出来,他都会给分析,再做理论计算,最后给出详细的计算结果。算起来,赵总50年的稠油科研路,至少有20年是退休后自愿不拿工资的。
▶赵正琪生前与徒弟们的合影。
策划:马玲
图文:任厚毅
制作:张建芳
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每周一出版的中国石化报油气周刊
(如需转载、合作,请在后台留言,我们会与您取得联系)